圣迹常存的秘密,朝圣的原因
2012-04-18 17:23:51| 分类:
歸命三寶
| 标签:
|举报
|字号大中小 订阅
玄奘大師入北印度,首至濫波國。此國周千餘里,有寺院十所,僧徒都學大乘。師在此停三日,再向南行,至一小嶺,嶺上有塔,據說是紀念佛陀當年從中印度步行到此時,曾經在此駐立。
從此再南去二十餘里,下嶺濟河至那揭羅喝國,這也是北印度境的一國。在大城的東南,復有一塔,高三百餘尺,是阿育王所造。相傳佛院在行菩薩道之第二僧祇時,在此遇燃燈佛。他為佛敷鹿皮衣於地,更以自己的長髮布地掩泥,讓佛行過,如此的敬重佛法,
燃燈佛因此當場為他授記。雖然歷經劫壞,但遺跡仍然存在,天人常在此散花供養。
奘師至此,禮拜施繞後,巧遇一位老僧人為其訴說建塔的因緣。於是奘師說出他的疑問:
「無量劫裡,世界經過無數次的成住壞空,就像火災起時,連須彌山都要化成灰燼了,為什麼單單這地方還能存在?」
老僧人回答他說:「世界毀壞時,它也是要跟著毀壞的;但是當世界再成時。這原來的地方,聖跡又隨著出現了,好比須彌山,壞了還能成,兩者的道理是一樣的。」
评论这张
转发至微博
转发至微博
评论